首页

欢迎访问聚风塑料网!

充电宝被“禁飞”,也有隔膜惹的祸?

2025/7/4 15:00:13 来源:聚风传媒 关键词:聚风塑料网

本周一,聚风记者从乌鲁木齐飞回广州。在天山国际机场,快到国内安检口时,一位帅气的维吾尔族机场工作人员提醒乘客:没有3C或CCC标志的充电宝将不能带上飞机。而那只跟随记者走南闯北近一年的充电宝,因为只印着欧盟CE认证标志,没有中国3C(CCC)标志,也未能幸免,当场被无情截留,埋没在已堆满各种被拦下的充电宝的收纳筐里(忘了拍照留念)。


83.webp.jpg


记者上网一查才了解到,所谓3C认证,即China Compulsory Certification中国强制性产品认证,是我国对涉及“安全、健康、环保”的22大类产品的强制性认证。充电宝因内置锂电池,被列入其中。就在一周前的6月25日,民航局紧急通知,自6月28日起,禁止旅客携带没有3C标识、3C标识不清晰、被召回型号或批次的充电宝乘坐境内航班。


84.png

这一规定可不是空穴来风。今年以来,旅客携带的充电宝等锂电池产品机上起火冒烟事件多发。深圳罗马仕、安克等多家头部品牌充电宝厂家累计召回超120万台问题产品,涉及电芯隔膜失效、冒烟起火等隐患。部分供应商被曝私自更换隔膜材料,导致电池在极端情况下15秒内升温至400℃。


85.png



从官方披露的信息来看,未获3C认证的充电宝的安全隐患主要集中在几个方面:首先,充电宝里的锂离子电池内部化学组成影响稳定性,存在短路、过充、热失控风险,威胁航空安全;其次,生产环节若存在工艺缺陷或质量控制不严,不合格产品就容易流入市场;再者,飞机客舱是个人员密集的密闭空间,灭火资源有限,一旦充电宝起火,处置不当将造成严重后果。 


作为塑料行业媒体,我们最关注的是:隔膜材料如何成为锂电安全之关键?锂电池隔膜作为电池关键的内层组件之一,主要作用是分隔电池的正、负极,保证锂离子通过的同时,阻碍电子传输,防止两极接触而短路。当电池体系发生异常,温度升高到120 - 140℃时,热塑性隔膜应发生熔融,微孔关闭,变为绝缘体,防止电解质通过,从而达到遮断电流的目的。但一些非3C认证的充电宝,其隔膜可能性能不佳,无法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履行这一关键职责,大大增加了漏液、短路起火的风险,堪比定时炸弹。例如,部分厂商为降成本,使用低纯度工业级碳酸锂替代电子级原料,导致隔膜在130℃下收缩率>5%,热收缩率超标易引发内部短路;另外,劣质隔膜的抗穿刺性不足,易被锂枝晶刺穿,就像塑料袋被牙签捅破,导致电芯直接"内乱"。


86.png

不过,需要明确的是,虽然隔膜材料是重要因素,但充电宝的安全是一个系统问题,涉及电芯、电路设计、生产工艺等多个环节,不能单纯将责任归咎于隔膜。


这次亲身经历,让记者深刻意识到,一个小小的充电宝,背后竟牵扯着如此复杂的安全问题。从塑料材料的选择,到产品的整体质量把控,再到航空安全的严格要求,每一环都紧密相扣。对于我们消费者而言,以后购买充电宝可得擦亮眼睛,认准3C标识,别让安全隐患揣在兜里。而从行业角度来看,这或许也是对塑料材料企业的一次提醒,要不断研发更安全、可靠的隔膜材料,助力提升充电宝等锂电池产品的安全性。同时,民航部门在严格执行规定的同时,也应进一步完善机场充电设施,在保障安全的基础上,尽量减少对旅客出行便利性的影响,找到安全与便利之间的最佳平衡点。


87.png


最后,温馨提醒业内各位老板和大佬,今后如将充电宝作为展会或企业活动上的伴手小礼,还请务必保障是带3C标志的哦!3C认证不是“贴标签”,是对生命的敬畏。


88.png



关键词阅读
登入后,聚塑网将会依据您的阅读习惯推荐您感兴趣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