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届相容剂会议 | 长纤维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制备关键装备技术
2018/9/30 0:00:00 来源:互联网 关键词:聚风塑料网
纤维增强聚合物复合材料的强度、刚度和尺寸稳定性等均优于未增强的聚合物基体材料。近年来,以玻璃纤维(GF)、碳纤维(CF)和芳纶纤维为增强材料的长纤维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已应用于汽车、航空航天、电子电气、机械等领域。其强度高、密度小、价格低、易于回收利用,被认为是可替代钢材而使汽车轻量化的理想材料,加快了高性能替代金属材料的步伐。
长纤维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研究开发引起了复合材料界的高度重视,并且近年来已成为一类迅速发展的高性能复合材料。那么,如今长纤维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制备关键装备技术是如何呢?9月20日,由主办承办的第五届聚合物相容化技术国际高峰论坛将在上海召开。届时,北京化工大学博士生导师何亚东教授将带来这一技术分享。
北京化工大学博士生导师何亚东教授
何亚东 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1993年北京化工大学本科毕业,2003年在北京化工大学获得工学博士学位,1993年至今在北京化工大学任教。现为北京化工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社会兼职:中国行业专家委员会秘书长、中国塑料加工工业协会专家委员会委员、教育部高等学校机械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北京高等学校机械类专业群教学协作委员会委员、全国橡胶塑料机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塑机分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国轻工机械协会科学教育分会理事等。累计招收博士6名,已毕业并获得博士学位1名,在读5名。培养硕士研究生40余名。
主要研究方向:超临界流体辅助聚合物成型加工原理及装备、聚合物基高性能复合材料成型技术及装备、聚合物共混改性及高性能化加工技术及装备。2011年获得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05年获得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支持,先后主持国家重点基础研发计划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等十余项国家和省部级研究项目,以及20余项横向科技项目。发表科技论文100余篇,SCI、EI收录30余篇,获专利受权20余件,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2项、教育成果奖1项。
演讲题目:长纤维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制备关键装备技术
本次报告主要概述塑料改性技术发展的新趋势以及应对方法。
将重点介绍长纤维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LFT)的国内外研究进展。将从浸渍机头,生产工艺,相容剂促进界面结合优化方面讲解LFT制备的关键技术。
机头结构设计的核心就是提高树脂对纤维的浸润能力。对于常见的几种浸渍机头典型结构,将分析其各自的优缺点。进一步建立了熔体连续纤维浸润理论模型,指导浸渍机头的结构优化设计;建立了高粘度体系的纤维断裂理论模型,指导工艺控制优化和原料配方体系选择。
复合材料的综合力学性能取决于树脂与纤维表面的结合能力。相容剂可以优化界面结合,大幅改善力学性能。面对LFT生产工艺中的三大难题:生产效率低,粒子带毛刺拖尾,皮芯结构、粒子开裂,只有将原料体系、工艺控制和设备研发紧密结合才能实现LFT复合材料连续稳定的制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