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欢迎访问聚风塑料网!

特朗普挥舞关税大棒:美国塑料业真能“再次伟大”吗?

2025/4/28 14:01:52 来源:聚风传媒 关键词:聚风塑料网

今天2025年4月2日,美国特朗普政府宣布,同时实施广泛的针对每个贸易伙伴的“对等关税(reciprocal tariffs)”,对全球贸易伙伴无差别加征关税,这代表着"对等关税"时代的开启。一石激起千层浪,全球各行各业都绷紧了神经,塑料产业也概莫能外。特朗普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并不难明白,就是试图逼迫制造业回流美国,使美国重返制造业超级大国,实现其MAGA(Make America Great Again, 让美国再次伟大)的政治抱负。


19.png


然而,这一通关税王八拳还没打出去之前,美国塑料产业就已经提前焦虑 - 原材料涨价、供应链断裂、海外市场萎缩,甚至连本土塑料巨头都开始抱怨:“这关税,到底是保护我们,还是在坑我们?”美国曾是全球塑料技术的执牛耳者,但如今,在特朗普的关税政策下,这个行业正面临一场"自我消耗战"。“税王”的这一策略真的能为美国塑料产业带来转机吗?


曾经风光,今藏隐忧


塑料产业是美国第八大的制造业,超过一百万名工人,年产值超5000亿美元。从塑料树脂原材料到塑料加工机械,再到终端塑料制品,美国塑料产业的产业链完整且成熟。


在全球塑料树脂原材料领域,美国的原料成本碾压全球,因此一直是聚合物生产的领导者。得益于德州页岩气田,推动了乙烷产量的激增,乙烷是聚乙烯(PE)和聚丙烯(PP)的关键原料。美国乙烷价格仅为欧洲的1/3、中国的1/5。像陶氏化学(Dow Chemical)和埃克森美孚(Exxon Mobil)这样的行业巨头,凭借自家丰富的石油天然气资源,在PE、PP等通用树脂生产上,产能和技术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每年大量的树脂产品从美国运往世界各地。根据美国塑料工业协会(PLASTICS) 的数据,2023年美国塑料出口总额为742亿美元,进口733亿美元,贸易顺差9.58亿美元。知名市场调研机构Grand View Research估计,美国聚合物市场预计到2030年将达到1192亿美元,年增长率为3.8%。


20.png


塑料加工机械方面,美国也有不少拿得出手的企业,比如注塑机领域的米拉克龙(Milacron)、HPM(现为中国伊之密所有),挤出设备领域的戴维斯-标准(Davis-Standard)、CPM(在华独资企业名为瑞亚),吹塑机领域的UNILOY、宙马(Jomar),辅助设备领域的AEC、科乃尔(Conair)、美锴(Maguire)、格诺斯(Gneuss)、伊诺艾克斯(iNOEX),模具领域的英柯欧(INCOE)、哈斯高(HASCO)、依迪埃(EDI)、科罗炼(Cloeren),螺杆/机筒领域的特塑耐(Xaloy)等,其中有几家还是百年老店。它们在全球市场上和中国、德国、日本等国的同类产品竞争时,也能稳稳占据一席之地。


21.png


在塑料制品领域,美国的应用场景丰富多样。从日常生活中的塑料餐具、包装,到汽车、电子等高端制造业中的零部件,塑料产品无处不在。像汽车行业,为了实现轻量化以提高燃油效率,大量采用塑料零部件,美国塑料企业在这方面积累了丰富的技术和经验。另外Berry Global(贝里包装)是全球最大塑料包装商之一。


总的来说,在全球市场中,美国塑料产业依然保有一定的竞争力,尤其是在高性能塑料、特种塑料以及先进塑料加工技术方面处于领先地位。另外,美国在环保回收方面表现出色,可持续发展蔚然成风,普遍建立了可持续发展计划和治理机制,不断推出高性能、环保型塑料产品,满足了市场对可持续发展的需求。作为和中国并列的人工智能(AI)领域的世界唯二大国,美国的塑料工业在拥抱AI方面也都是有着两把刷子的,AI成熟度达到了高级水平,很多企业使用AI进行数字制造和供应链运营。

不过,看似风光无限,美国塑料产业实则有着不少的难言之隐。


首先,供应链中断问题依然严重。由于美国制造业的“空心化”,许多基础原材料依赖进口,这使得塑料产业容易受到国际贸易摩擦的影响。美国塑料终端制品(如包装、消费品)严重依赖中国供应链,特朗普加征关税后,沃尔玛(Walmart)曾试图逼迫中国供应商降价10%来抵消转嫁关税成本,结果遭到中国商务部约谈,估计最终只能自己被迫"砍单”来消化涨价。

其次,劳动力成本失控。南卡罗来纳州塑料工会要求时薪从18美元涨至25美元,而墨西哥北部边境工厂的工人月薪仅约7000比索(约合360美元)。美国塑料产业的从业人员数量虽然庞大,但经验丰富的技术工人短缺依然制约了产业的发展。

 

此外,原材料价格波动和环保政策的严格化也增加了企业的生产成本。在美国,开一套注塑模具通常需要4个月时间和花费数十万美元,这怎么和中国同行去比呢!行业开工率也在下降,并且新建房屋和汽车制造等其他塑料密集型领域的产量也有所下降,美国塑料市场目前处于困境。


杀敌一千,自损八百?


特朗普将关税置于其“美国优先America First”战略的中心,称加征的这些关税是纠正过去与贸易盟友“不公平”待遇的一种方式。他的逻辑很简单:加关税→逼企业回美国→本土产业复兴。在今年1月20日特朗普“二进宫”之后即刻开打的这场关税战里,美国塑料产业就像站在十字路口的行者,面临着诸多不确定性。

从表面看,对进口产品加征关税似乎能给美国塑料产业带来一些短期利好:会让外国产品价格上涨,在美国市场上竞争力下降,给本土企业让出更多市场份额,对本土塑料产业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然而,特朗普的这套拳确实看上去很厉害,但从长期来看,极有可能会先打疼了自家塑料业,带来更多的隐忧。


塑料行业的现实是,这是一个全球化程度极高的产业,产业链上下游紧密相连,美国塑料产业的许多企业已经深度嵌入全球供应链。加税会破坏全球供应链的稳定性,导致进口原材料供应中断或成本飙升,美国塑料加工企业的生产成本直线攀升,从而导致产品价格上涨,加剧美国国内的通货膨胀压力。即使部分生产迁回美国,高昂的人工和能源成本仍让企业难以盈利,竞争力必遭反噬,对美国塑料产业的长期竞争力产生负面影响。以塑料加工机械制造企业为例,如果从国外进口关键零部件因关税而价格大增,企业要么提高产品价格,这会削弱其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要么自己默默承受成本压力,利润空间被严重挤压,发展受限。对于中小型企业来说,这个问题尤其棘手,因为他们往往缺乏大型公司那样的供应链和价格灵活性。一些美国塑料加工企业近期表示,他们的供应商需要解决供应链中断问题,这会减缓生产与交货时间,也会耽误自家企业推出新产品的进度,他们正考虑替代采购策略,包括寻找国内供应商或多样化他们的进口来源,以减轻供应链风险。


同时,美国塑料产品出口也会遭受重创。一旦中国、欧盟等其他国家和地区采取报复性关税措施,美国塑料制品在海外市场价格变高,需求就会大幅下降,从而导致美国塑料产品的出口市场萎缩。2024年美国向欧盟出口了价值59亿美元的60种塑料树脂和产品,从欧盟进口价值43亿美元的树脂和塑料制品,欧盟委员会已提议的报复性关税将使美国在2025年面临可能失去16亿美元贸易顺差的风险。

塑料餐具在欧盟潜在关税清单上


美国塑料工业协会(PLASTICS)首席经济学家Perc Pineda(见下图)表示:“树脂和塑料制品是欧盟委员会列出的1708种可能采取反制措施的产品之一。虽然欧盟委员会在其提议的反措施中没有包括塑料设备和模具,但使用从欧盟进口的钢铝材料的美国塑料设备和模具制造商已经受到了美国关税的影响。”


长远来看,加税不利于美国塑料产业的创新和可持续发展。塑料产业要想持续进步,需要不断投入研发,开发新的材料、工艺和产品。但加税带来的成本增加和市场不确定性,会让企业在研发投入上畏首畏尾。美国的多个塑料行业组织已批评了对主要贸易伙伴加征关税,并警告这将威胁美国塑料工业的增长、供应链和就业机会。美国塑料工业协会(PLASTICS)的会长Matt Seaholm指出,一个有竞争力的行业需要保护高质量就业,并确保在医疗保健、消费品和汽车等塑料加工的关键终端市场中各行业的供应链稳定。“对贸易采取战略性和审慎的方法对于加强美国工业至关重要,而不是意外地造成损害,”他说。“我们期待与政策制定者合作,制定平衡的贸易政策,以增强美国的竞争力、加强供应链并推动持续创新。”


所以,加税这招更像是一把“双刃剑”,在伤害别人的同时,也深深刺痛了自己 - 美国制造业最后的竞争力。


中国启示录:取长补短正当时

这场因关税战极可能引发的动荡,也给中国塑料产业提供了不少思考和借鉴。


面对贸易保护主义带来的冲击,中国塑料产业要积极应对。一方面,企业要优化产品结构,提高产品质量,提升产品竞争力,降低对单一市场的依赖,开拓多元化国际市场;另一方面,中国政府和行业协会也应发挥积极作用,加强与其他国家的贸易谈判和沟通,为企业营造公平的国际贸易环境,帮助企业应对贸易摩擦。


在产业创新方面,中国塑料产业发展迅速,在一些领域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但整体创新能力还有待加强。当前中美两国之间展开着在地缘政治、经济贸易、军事、文化思想的全方位竞争和博弈,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知彼,知道“创新”是美国式成功的基因,我们就学其精华。美国塑料产业在高端产品、先进加工技术方面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中国企业应加大研发投入,培养创新人才,加强产学研合作,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开发更多高附加值、高性能的塑料产品,提升在全球塑料产业价值链中的地位。

关税和贸易战的担忧显然困扰着制造业和供应链的领导者们,全球不确定性和供应链中断达到了自2020年全球新冠疫情(COVID-19)时期以来的顶峰,2025年势必会是世界以及塑料行业动荡的一年。今天的加税枪响,美国塑料产业的“再次伟大”之路恐怕没那么容易。这场关税战,更像是一场充满未知的冒险,美国塑料产业未来走向何方,全球塑料产业格局又将如何变化,恐怕只有时间才能告诉我们答案。而中国塑料产业的供应链韧性和灵活性,以及成本优势,反而能在贸易战中找到新机会,稳扎稳打,走出一条更具竞争力、更可持续的发展之路。


最后,以中国大使馆在马斯克拥有的X平台上发表的一篇帖子作为本文的结束:If war is what the US wants, be it a tariff war, a trade war, or any other type of war, we’re ready to fight till the end,翻译过来就是:美若欲战,无论关税之战、贸易之战,抑或他类之战,吾等皆严阵以待,必战至最后!


注: 部分信息和数据源自美国塑料工业协会、彭博社、ICIS、NPE等渠道。

关键词阅读
登入后,聚塑网将会依据您的阅读习惯推荐您感兴趣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