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欢迎访问聚风塑料网!

行情按下重启键 市场开始V型反扑!

2020/6/12 10:17:17 来源:中塑在线 关键词:聚风塑料网

  迈过一季度的消沉与两个月的失控,缠绕在行情重启键上头的封印终于被彻底揭开,6月初,市场开始全线反扑,而这回,绝不是炒作。
 

  聚丙烯:冒进后的理性。
 

22.png

  价格分析:如图所示,第一季度聚丙烯市场呈迂回向下趋势;4月上旬,熔喷布的炒作带动聚丙烯纤维料大涨,其余品种也顺势跟涨;4月下旬后市场恢复理性,但价格并未出现深跌,以高位盘整为主。
 

  后市观点:“相持”恐怕将成为聚丙烯短线市场的主要状态。一方面,6月份停车装置较多,如天津联合、中沙天津、中天合创与蒲城清洁能源等均预计下个月方可恢复正常运行,故当下市场供应压力不大;另一方面,虽然传统塑编、BOPP膜等领域转入淡季,但以外卖、家电、汽车为重点应用领域的薄壁注塑、共聚注塑订单逐步提升,也为现货提供了些许底气。
 

  聚乙烯:步步为营收复失地。
 

33.png

  价格分析:武侠剧中,越是低调的越是高人,聚乙烯便是那位高人。如图所示,它没有突出的涨幅,也没有浮夸的曲线,在跌至近6000元/吨的低位后,它也没有出现异动,而是蛰伏等待回升的时机。截止6月9日,其均价已无限接近年初,成功收复失地。
 

  后市观点:“一低一高”是当下聚乙烯市场的关键助力,所谓“一低”,便是石化整体库存处于低位;所谓“一高”,乃是石化检修损失量(约5.8万吨)处于高位。而需求方面的情况却没有那么乐观,农膜生产负荷下滑,低压薄膜与中空料的开工率同样不理想,恐怕将在短期内继续蚕食并消化利好所带动的动力。
 

  聚氯乙烯:大起大落不如稳健上涨。
 

44.png

  价格分析:聚氯乙烯绝对是近期值得一提的狠角色。虽然少了如聚丙烯那般一飞冲天的澎湃,但是自五一长假返场后,如图所示,它竟就再也没有跌过。
 

  后市观点:笔者对短线聚氯乙烯市场的走势抱有较强的信心。首先,其上游与期货皆呈上移态势,其中期货价格已突破6000元/吨上方;其次,部分生产企业仍有检修计划,导致社会总体库存下降。尤其是华南地区货源供应持续紧张,甚至部分地区存在抢货现象;第三,疫情消散后,出口订单正迅速恢复,加上基建、地产行业进入旺季,对型材与管材的需求提振也相当明显。综上所述,聚氯乙烯依然有一定的上升空间。
 

  聚苯乙烯:论搭上顺风车的重要性。
 

55.png

  价格分析:即使头盔的炒作与它无关,但它的的确确因为其硬胶的身份,成功搭上了顺风车。即使它时常温水煮青蛙,但它的的确确悄无声息的成为了红榜中的一员。
 

  后市观点:早先聚苯乙烯能够阶段性走高,无非得益于两点。其一,苯乙烯的宽幅反弹为行情打下了不俗的基础,或者说,决定了行情的下限;其二,隔壁ABS树脂暴涨掀起了整个硬胶行业的炒作热情,连带助推聚苯乙烯。展望后期,成本仍会给市场一定支撑,不过“ABS效应”将逐渐削弱,若无实质性热点出现,价格恐怕难以维系涨势。
 

  ABS树脂:既涨价便涨个痛快。
 

66.png

  价格分析:如图所示,5月份显然是ABS树脂价格的分水岭,1-4月份,ABS在疫情的冲击下跌势不休,一度回落至5年来的底部,5月后,“头盔热”助商家重塑信心,也帮市场寻回了活力,价格呈完美的“V”字型走势,堪称惊艳。4月份进场的各位,想必都已经笑的合不拢嘴。
 

  后市观点:ABS还有什么不涨的理由?如果说国际原油与苯乙烯单体拉涨价格是锦上添花,那么供需两端的全面回温就是雪中送炭。供应方面,国内石化厂家平均开工负荷在99.95%左右,其中山东海江开工5成、天津大沽开工8-9成,也就是说,其余厂家基本处于满负荷甚至超负荷生产的状态,如此高的运行负荷,顺利创造了历史,却没能缓解国内货源紧缺的局面,排队待购(如LG甬兴HI-121H)的现象较为常见。需求方面,尽管前期与头盔相关的投机需求已经散去,但因疫情而滞后的正常需求在逐步恢复,6月份空调、冰箱等产品排产计划同比大幅增长,再加之618电商节的适时配合,被吐槽良久的需求“铁树”也有绽放时。总而言之,ABS的蜜月期尚未结束,短期内价格仍将保持上行趋势。
 

  聚碳酸酯:谷底少年重见天日
 

77.png

  价格分析:如果我告诉你,台湾奇美PC-110在17年底的价格是31500元/吨,而如今仅报15500元/吨,且还是经历过一波上涨后的价格,你会作何想法。往悲观里看,其价格较风光时已是腰斩;往乐观里想,与5月中旬的14100元/吨相比,短短一个月间已回升千元,道阻且长,行则将至。
 

  后市观点:扩能大户如何挤入的上行通道?第一,双酚A平稳的开工状态已经无法解决货紧的问题,且7月中旬南亚塑胶与中石化三井存在检修计划,届时资源缺乏的情况将更为凸显;第二,6月份,聚碳酸酯停车产能高达63.5万吨,占比38%,仅有27%的产能开工能维持在8成以上;第三,目前企业处于全线亏损状态,长久的成本压力,使得厂家提涨出厂价的愿望强烈。结合种种,短期内的聚碳酸酯不乏继续向上突围之力。

 

  总结:原油、单体、期货、石化、供应及需求均在同一段时间内存在亮眼表现,这种情况可实在不多见,商家应趁此机会积极操作,努力挽回疫情所造成的损失。

关键词阅读
登入后,聚塑网将会依据您的阅读习惯推荐您感兴趣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