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欢迎访问聚风塑料网!

ASIAMOLD与SIAF双展联动,勾勒行业新景观

2019/5/15 9:22:55 来源:聚风传媒 关键词:聚风塑料网

    3月1至3日,两大相互关联的高技术型工业展会ASIAMOLD——广州国际模具展与SIAF——广州国际工业自动化技术及装备展览会在广州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展馆举行,展会总面积达60,000平方米,分别迎来来自18个国家和地区250和545家参展商,共吸引64077名观众进场,各项数据均创历届最高纪录。

    据了解,为了契合市场需要,主办方战略性地把ASIAMOLD的日期从9月提前至3月,与SIAF同期举行。法兰克福展览(香港)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鲍斯•丰先生在展会开幕式上强调,ASIAMOLD和SIAF致力于展示智能生产的最终应用和趋势,为智能制造业内所有人士提供了一个综合性平台。围绕模具、3D打印技术、工业自动化,今年展会的展品推陈出新,诠释了智能制造时代的全新理念,通过结合产品成型技术和自动化生产工序,将有助于提高制造业的生产力和产品质量,推动中国制造业向智能化转型升级。

    “广东省机器人专区”和3D 打印专区是今年展会的亮点。继上一届与广东省自动化学会和广东省机械工程学会合作组织“广东省机器人展区”,今年汇聚了更多国内知名机器人品牌,如众为兴、广州数控、华创、广工大、巨轮、亚陆、华焯等都有大展台作全面产品展示和介绍。3D打印更是与多家行业协会合作,技术专区规模扩大,参展企业数量突破40家,包括惠展、上海普利生、深圳华曙、森工、立体易、广州纳联、吗卡、中航迈特等,同时推出了3D打印创意展示廊。

    展会还组织了强大的展团阵容以及丰富的同期活动。由台湾区电机电子工业同业公会率领的“台湾展团”展示了台湾地区工业自动化的实力,由Korea Association For Die & Mold Industry Development牵头的“韩国展团”展示了来自韩国的崭新产品及方案,菲尼克斯、贝加莱、倍福等50多家德国领先品牌企业也把他们先进的德国工业4.0技术带到了展会现场。两个展会均安排了一系列同期研讨活动,活动总数超过135个,重头戏包括SIAF的“对话隐形冠军”专场,以及ASIAMOLD的“广州国际模具及增材制造技术高峰论坛”等。

   工业机器人发展步伐加快

    工业机器人是先进制造业的关键支撑设备,是中国制造迈向中国智造的重要标志。今年广东省机器人专区集中了大量工业机器人展品,比如通用型六轴、四轴机械手以及三轴打磨自动化设备等。在广州数控设备有限公司(GSK)展位现场可以看到机器人用移动手臂完成摆棋子这样复杂的动作,浓郁的工业自动化氛围带给我们智能制造就在我们身边的强烈既视感。

    广州数控销售部杨秀江主任已经连续多年参展,他发现今年机器人专区的展示比往届更加集中了,他非常希望主办方能把展会打造成为珠三角地区知名的品牌展会,吸引更多自动化公司前来参展。

    国内机器人企业虽然数量众多,但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种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比如广州数控2005年开始生产机器人,每年投入几个亿的资金做研发,是目前国内从事机器人研发时间最长、投入研发资金最多的企业之一,也是国内为数不多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另一类是机器人机械本身、传感系统、控制系统等主要核心部件从国外进口,然后在国内完成组装,还有些企业单纯充当国外机器人的进口代理商。

    广州数控已自主开发机器人本体、控制器、伺服驱动、、减速器等核心功能部件,实现了多品种、系列化工业机器人批量化生产。2006年起公司开始工业机器人的研发,2011年推向市场,现已成功开发了搬运、焊接、喷涂、码垛、高速并联、SCARA等多个品种、系列化的产品,能够满足客户多样化的应用需求,成为国内自主研制机器人的民族企业

    近三年来,广州数控年销售机器人增长率50%以上。2016年,产销六关节工业机器人近900台套,占据国内全自主研发的6关节机器人销量首位。现阶段工业机器人的订单需求量持续增长,预计全年产销量达到1500台套。由于国产工业机器人与国外品牌仍有一定差距,技术创新和市场推广仍需时日。借力于中国制造2025、“机器换人”等行业利好政策,国产机器人在2014年已开始改变以往只能服务1-2台的小型生产线、小行业,已开始集成应用于新宝集团、志高空调、海尔电器等中大型生产线,也进入广汽乘用车等主流汽车企业应用,助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机器换人是一种必然趋势,如今码垛、上下料、冲压、焊接、打磨等各种类型的机器人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领域,而且型号从小到大,能够满足不同应用场景的需求。随着工业生产方式由“制造”向“智造”转变加快,视觉系统也将成为机器人的必要组成部分,机器人能够完成的工作范畴和具体操作技巧都将获得提升。

    3D打印工业级应用倍速增长

    自3D打印专区开辟以来,吸引了汽车、家电、教育、医疗等许多行业的关注,为展会聚集了大量人气。由于受外部经济环境的影响,今年参展企业的数量有所减少,但实力明显提升。比如湖南华曙高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是一家集研发、生产、销售、服务于一体的3D打印企业,去年的年产值超过1亿元;上海联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内最早从事3D打印技术应用的企业之一,去年成功在新三板挂牌上市。

    3D打印技术在国外拥有20多年的历史,国内3D打印技术2010年开始起步,2013年左右逐渐从实验室研究转向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作为崭新的生产工具和制造手段,3D打印技术和模具、自动化相结合,为制造业提供了全新的思考方向以及解决方案。在展会3D打印创意展示区可以看到3D打印的汽车金属零配件、工业用塑料和陶瓷制品、生活用自行车等独具创意的作品,代表了最先进的3D打印工艺。

    与传统制造技术做“减法”不同,3D打印做的是“加法”,通过打印设备将原材料高温溶解,然后逐层堆积成型固化,并不断重复堆叠步骤直至整个物件完成。珠海格力有限公司工程师王威亚用一段3D打印的水路做演示,说明3D打印可以比传统机加工方式钻孔更深,在塑型方面具有优势。惠展电子材料(上海)有限公司3D打印事业部项目经理潘圣谦认为,3D打印技术在家电、汽车配件等领域的应用十分必要,比如制造一个汽车喇叭模型,传统加工工艺需要3周时间,而3D打印只需要10-20小时。

    广州市3D打印产业园副总经理周宇锋强调,桌面级3D打印发展已经相对成熟,主要有FDM(熔融沉积成型)和SLA(立体广固化成型)两种技术,具有造型不受限制、稳定性高、节省材料等优点,但缺陷也非常明显,就是生产效率低,不适合量产。当前3D打印行业发展的重点是将3D打印技术推向市场,运用实用的专利技术,让真正的工业级3D打印火起来。

    近年我国3D打印设备的制造水平已经得到很大提升,仅次于德国和美国。国内生产的3D打印设备价格低廉,一台设备大概30-40万元,比国外便宜好几倍。3D打印材料的研发是当前最难突破的瓶颈,3D打印的金属材料主要依赖进口,造成3D打印的成本较高,影响了其产业化的进程,国内许多3D打印企业正以原材料自给自足为目标,不断加大原材料的研发力度。

    据统计,我国3D打印企业的数量已经超过2000家,2016年全国3D打印行业的产值(包括3D打印材料企业、设备企业及相关服务企业产值的总和)接近75个亿,其中广州市接近20个亿。预计未来几年3D打印行业的产值仍然会保持倍速增长,3D打印产业的整体市场规模十分可观。如3D打印技术在我国模具行业的应用率不到1/100,如果这个应用率从1/100提升到1/10,将创造出巨大产值。

    今年ASIAMOLD和SIAF两展互补,提供了一个专业程度更高、更加优质高效的合作交流平台,许多参展商和观众都表示通过参展寻找到新的市场需求和合作伙伴。今年各展馆的布局更加合理,每个展馆都以特装展位为主,且设有专门的会议室,结合展区特色安排了主题演讲活动。展会专员梁小姐透露,明年展会的档期仍将安排在3月份,一定会在今年展会经验的基础上做出新的调整,提供令参展商和观众更加满意的服务,如组织更多主题演讲活动,增加参展商与观众的互动;启动官网、微信号预约平台,提高进场效率等。

[责任编辑:2380378206]

关键词阅读
登入后,聚塑网将会依据您的阅读习惯推荐您感兴趣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