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化剂都致癌? 中塑协学者与“伪专家”的对抗
2015/2/9 14:55:52 来源:中塑在线 关键词:聚风塑料网
【中塑在线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保鲜膜事件在公众的视线中哄吵了一年后,又再度被推上风口浪尖,这次针锋相对的不是“毒膜”与公众,而是不明真相的“伪专家”与捍卫真相的协会学者。
事件起源
2月2日,中国塑协信息部在其网站发文指出,北京卫视频道《我是大医生》栏目中存在多处“歪曲诋毁塑料产品”的言论,希望北京电视台能够及时进行澄清,给予纠正。
全文如下:
近期,在北京电视台个别电视节目中屡次出现对塑料制品的歪曲诋毁的言论。例如,2014年12月15日,北京卫视频道《我是大医生》的栏目的“掐掉肿瘤的口粮”中断定:“如将PE(聚乙烯)或PVC(聚氯乙烯)保鲜膜覆盖肉类食品,放入微波炉加热后,会产生二噁英等致癌物……”。
中国塑协相关行业专家认为,首先这种说法本身是错误的。众所周知,保鲜膜的功能是延长被包装食品的保存时间,或者说延长食品保质期,主要适合常温和低温使用,并不建议在微波炉中使用。使用保鲜膜延长食品保质期是绿色低碳的体现,是人类节约食材避免浪费形成良好品德的手段。
第二,目前市场上销售的PE和PVC保鲜膜在微波炉加热过程中均不会产生和放出二噁英!这是科学,不容置疑!
北京电视台节目中采用燃烧的方法来鉴别保鲜膜的好坏及可否适用于微波炉的演示方法更是不正确的。因为燃烧法只适用于对塑料材质进行简单的鉴别,而不能以此作为其是否可以在微波炉中使用的依据。
又如,在2015年1月8日的《我是大医生》播出的“冰箱保卫战”节目中,主持人取来了4个分别装有矿泉水、可乐、辣椒酱和蜂蜜的塑料瓶,节目中的所谓的“专家”说:“这些塑料瓶都含有致癌物:二甲基羟胺,还有塑化剂,又说瓶子底部的“1”表示是一次性的;还说PE-HD(高密度聚乙烯)塑料袋含有大量塑化剂!塑化剂是致癌的!
中国塑协专家认为,上述“专家”的说法简直错得离谱,甚至于可笑。其实,按照国家标准GB/T 16288-2008(塑料制品的标志),瓶底的标识是塑料制品回收标志图案,标示的数字是表示塑料制品所使用的材料品种,以便于回收再利用时识别。一共有7个数字,分别表示不同的材料。标识“1”是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该材料中既不含二甲基羟胺,也不含塑化剂!标识“2”的PE-HD用于制造塑料袋优质材料,根本不含塑化剂!
事实上,不是所有塑料制品都要加入“塑化剂”,除聚氯乙烯(PVC)软制品,其他塑料制品一般无需加入塑化剂。北京电视台请的“专家”说:“塑料中都有塑化剂”、“塑化剂都致癌”也是错误的。即使是塑化剂,只要采用符合国家标准GB9685规定的可与食品接触的塑化剂,都是安全的。
针对这一问题,中国塑协于2015年1月19日,给北京电视台发了中国塑协【2015】第 005号文件,题目是“关于敬请贵台纠正《我是大医生》栏目中歪曲诋毁塑料产品言论的函”,希望北京电视台实事求是、客观报道,尽量聘请本领域具有专业知识的专家,避免误导观众和消费者,损害我国塑料工业健康发展。
函中指出:“为了澄清对塑料制品安全性的误导,对广大消费者和塑料制品生产企业负责,消除负面影响,希望贵台在接到我协会的函后尽快采取措施,对此事予以澄清、纠正。我们保留向国家、北京市有关部门反映的权利,保留向北京市乃至全国人民曝光贵台节目中个别非本专业专家歪曲诋毁塑料制品的事实,必要时保留诉诸法律的权利。”
中国塑协是中国塑料加工业的行业组织。错误的言论不仅会降低北京电视台作为首都重要大众媒体的地位和影响,也会误导观众和消费者,造成消费者对塑料材料认知的混乱,产生不信任感,甚至恐惧感,引发消费者对食品包装安全的担忧。所以中国塑协请北京电视台进行澄清,给予纠正。
事件回顾
事件回顾到2013年7月,风极一时的保鲜膜有毒事件直击全国各大超市的保鲜膜货架,几个小时内涉案种类已然全部下架,尔后相关违规企业不了了之。
当时,中塑在线作为塑料行业专业媒体采访了数家薄膜企业高管和有关技术专家。
辽宁大学高分子材料研究所吕通建教授表示,有毒无毒是相对的。同为塑化剂,国家为何明令禁止在PVC保险膜生产过程中使用DEHA,而允许添加DOA?原因就是这两种塑化剂的热稳定性截然不同。研究表明,在常温下,DOA的性能相对稳定,而DEHA可从保鲜膜中释放出来,在加热食品时,其释放速度也会随之加快,并渗入到食物中,进而对人体健康构成隐患。因此相对来说,PE保鲜膜的安全性更高。
PVC保鲜膜本身可以做成无毒的,但生产厂家出于利益考虑,可能会选择成本较低但存在安全隐患的原料,或添加一些国家明令禁止的化学物质,或某种成分超标,这都会对PVC保鲜膜的安全性造成影响。
另一方面,PVC保鲜膜行业一直缺乏严格的国家标准,企业可以自行选择相关标准,如轻工标准、欧盟标准,甚至一些根本查不到的标准,由此避重就轻,与国家禁用塑化剂的规定及对某些化学物质的限用条例打起了擦边球。
总工程师刘德金先生:保鲜膜只要达到食品级就可使用
刘总工作为一名化工行业的高级工程师,结合自身丰富的行业知识,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探讨。他表示,虽然PVC本身是一种有毒的化学物质,其分子结构在聚合时,会产生一种有毒化学成分。经过处理后,对人体是无害的。但百姓由于缺乏这方面的专业知识,仍会对PVC保鲜膜存在一定的偏见。
无论是PE保鲜膜还是PVC保鲜膜,只要达到食品级,其效果基本一致。每一种塑料或多或少都含有有毒物质,但经过科学处理后,只要做到对人体无妨碍,就可以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