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强鑫:新起点 新征程 立足发展新常态
2018/9/30 0:00:00 来源:聚风传媒 关键词:聚风塑料网
近年来,我国机械产业发展迅速,2017年产业营销、生产、技术和结构等方面有了大幅度地提升,国际有关媒体和机构对我国产业技术、质量和实力发展给予肯定。对此,富强鑫(宁波)机器制造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富强鑫”)总经理王俊杰先生接受采访时表示,“中国塑机产业自2016年6月起产业高峰一直延续至今。2017年宁波富强鑫总产量同比增长38%,年产值突破4亿元人民币,创历史新高。”
诸多企业经营者皆知晓,凡市场推进必有“淡、旺季”,经营没有“假期”。企业要绷紧神经时刻关注行业动态,根据自身运营数据做出调整,而富强鑫2017年取得的骄人成绩,在2018年将作何调整?
富强鑫:新起点 新征程 立足发展新常态
富强鑫工厂扩建 顺势增资中国市场
据悉,富强鑫宁波工厂占地虽为50亩,厂房不到18000㎡,但从2017年产值数值来看每亩平均产值颇高。因此富强鑫集团决定扩建工厂,让组装线更加顺畅。对此王俊杰表示,此次扩建工厂将围绕环保和智能化为核心,从以下三方面整改:
首先,调整喷漆房。花费260万将全部设施重新购置成完全符合最新标准的喷漆房。“整改后的喷漆房引进活性炭再生系统,以前的活性炭一个月就换,这个是再生系统三年一更换,很环保。”王俊杰先生解释道。
其次,调整加工生产线。全新引进意大利PAMA加工生产线,将重点生产目标定位大型机的生产。对此王俊杰先生表示,“我们将一些加工设备更新,以前的设备偏轻载型,而大型机工件比较重,因此要买重载型的加工机。”
最后,扩大占地面积。2017年11月份已开工扩建厂房4580㎡,增加25%产能。将仓库、办公室、配件房以及非组装的功能转移至此,变成纯组装线。除此外,结合工业4.0增设智能生产示范工厂研发试验区。升级ERP系统让现场工作透明化。开发研发线PTM系统,从产品开发到产品售后整个一条线,把台湾、宁波、东莞三厂统一在一个平台互相调用,另外将与政府申请新增20000㎡建筑用地,预计增产75%产能,专做大型机。王俊杰先生表示,“两块加一起产能翻一番,我的目标是做到7亿-8亿。”
台湾、东莞、宁波规划明确 审时度势多产业发展
2018年,富强鑫集团审时度势对企业的发展进行了全新的战略部署——宁波专注定制化、东莞专注标准化、台湾专注制造特殊机型。同时台湾工厂将外贸业务单独成立“国际营销事业部”,旨在脱离生产单位可卖三厂机器。另外,宁波同时负责南美、韩国、纽澳以及中亚地区外贸业务,占集团外贸业务5%左右,交货准时率90%;东莞负责菲律宾等外贸业务。
时至今日,富强鑫集团已成立40多年,因国内资源有限,其主要发展特种,包括双色机和多色机,尤其在双色机领域不断创新升级,取得垄断地位以至提及双色就想到富强鑫。据悉,富强鑫集团多产业发展,包括汽配业、民用品业、家电电子业、注塑成型医疗器材领域。其中汽配业占比为60%,家电电子业占比为10%-15%、民用品业占比为2.5%。“汽配领域客户需求度高,且在精密度、稳定性、良率等方面运用到双色机的概率较大,因此是我们主要的客户群体。”王俊杰先生讲到。对于注塑成型医疗器材领域补充道,“该行业是未来潜力产业,因其特殊的高门槛、高端精密需求,符合富强鑫的产品定位方向,是未来富强鑫强有力的规划市场。”
紧抓企业发展机遇 推进人才强企战略
面对宏观经济增速放缓,塑机市场竞争空前激烈。新形势、新任务,挖潜企业核心竞争力,打造一支素质过硬的职工队伍,大力推进“人才强企”战略,成为当前企业远期发展的一项重要目标。人才是代表企业的基本组成,富强鑫在人才的培训、学习方面请老师做目标绩效管理,效果显著皆有提升。针对招聘人才,王俊杰先生讲到,“我们持续在招聘人才,尤其研发人力的储备,如医用工程师,我们和学校有合作,如江西工业大学机电一体化,2017年招12个学生,其中11个来自宁波纺织学院,都有不断在引进新的人力。富强鑫进行学历竞争计划,有三四个人都是课长级以上。我们和西南财经大学合作,类似成人教育、线上大学,专升本和高中升大专。共有20人接受德国注塑成型工程师的训练课程。与此同时,钳工、电工,叉车工、电焊工、皆持证上岗。”
面对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如何立足新常态的发展已是规模型发展企业不可小觑的问题,对此王俊杰先生推断,“塑机产业自2016年6月以来持续高速发展。市场发展需求量不会一直持续增长,因此推断2018年下半年可能会延缓发展。但目前富强鑫订单信息一直在持续增长,因此市场的发展会有新常态的态势发生。”富强鑫持续扩展营销通路,增设印度工厂提升产品力。与此同时,其每年持续创新,二代的标准机、二板式大型双色机、电气式双色机等,都在不断顺应新常态发展制定了创新性开发计划。未来富强鑫紧抓机遇,在新常态的发展态势下将会迅猛发展,引领行业掀起新的高潮。